首页 > 印度佛教旅游 > 印度佛教攻略 > 印度朝圣八大圣地-朝圣旅游之印度朝圣攻略,追寻佛陀的足迹

印度朝圣八大圣地-朝圣旅游之印度朝圣攻略,追寻佛陀的足迹

佛教朝圣旅游,前往佛教八大圣地,即是前往佛祖或大成者都过去的修行之地,感受当时修行者们的外在环境与内在心境.以虔诚的心去礼赞或祈求佛祖保佑,瞻礼,朝拜现往的大修行都或成就者们,亲身的感受他们如海的慈悲与真实的心境,就能够得到无上支持与法教而真实地受用.朝圣不仅能让我们远离迷惑更能产生智慧.
在朝圣的过程与示现中,佛陀已经无形中教化了我们,跟随佛祖普渡济众的足迹,用虔诚的心去朝圣,来面对旅游的不便与障碍,也更能在考验中感受到佛祖的慈悲,进而找到自我,成就真理,让学佛的心更向前推进.
一生能朝圣,表示会获得佛陀的真理,走进佛教发源的圣地,就表示能寻到根,在印度和尼泊尔之行中.亲监佛教开展的源头,跟随佛陀从出生到涅槃的脚步,感受佛陀一步一步苦行的精神,虽不能亲自聆听佛陀说法,但却能凭他留下片瓦遗迹去感悟他不朽的精神.

感受佛陀的慈悲心,学习佛陀放下一切的精神,学会珍惜所有,培养一颗像菩萨慈悲的心,更期待透过朝圣的交流,打破国籍和宗教的界线,成就一个尊重,包容,博爱的和平世界.
 
1蓝毗尼--佛陀出生地 lumbini
公元前五六六年佛教的始祖释迦牟尼佛诞生于尼泊尔的蓝毗尼,阿育王在十三世纪为纪念佛陀的诞辰立下一根6米高的石柱.在蓝毗尼的菩提树前有一方池水,又被称为(生命之泉).传说有佛缘的弟子来到此地,可以从池水看到自己前世的模样.
  
2.舍卫国  sravasti
抵园精舍(Saheth Maheth)
位于舍卫城遗迹西南方 800米处的国精舍,是斯拉瓦斯提的大富豪须达多捐赠给释迦牟尼的土地。这片土地内的Gaudhakti,是昔日释迦牟尼的住处。曾经有七重塔的精舍中心,现在成为一个公园,公园内有菩提树、寺庙、僧院、佛塔和许多祭坛。
 
   3.拘尸那伽--佛祖圆寂地kushinaga  
拘尸那伽 (Bodh Gaya)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兰比尼(Lumbini)、悟道之处佛陀迦雅(Bodh Gaya)、第一次向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 以及涅槃之地的拘尸那伽 (Kushinagar)合称为四大圣地。 佛陀迦雅(Bodh Gaya)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千米处,由寺和塔组成。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佛陀迦雅寺又称"摩珂菩提寺',曾于11世纪时修缮,佛教在印度衰亡后,寺塔曾一度由印度教徒管理。20世纪初斯里兰卡僧人达磨波罗在印度复兴佛教,上诉法院要求收回佛教徒管理祖庭的权利,法院裁决由佛教徒和印度教徒共同管理。现摩珂菩提寺内供奉贴金佛像数等,常住喇嘛数十人,一些国内外佛教组织也在此设有分支机构。1970年建立的全印比丘僧伽大会总部也设于此。佛陀迦雅是现今印度佛教圣地中保存较完整的遗迹之一。古代中国许多前往印度礼佛的僧人都到此停留,将当时的盛况载之于书,近代又在此发现五方北来的汉文碑刻,弥为珍贵。现在每年前往圣地礼佛的各国佛教界人土和旅游者络绎不绝,已成为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和著名的宗教名胜,有着重要的影响。圣地附近还有著名的维施纽庙、西瓦庙等古老的印度教寺庙和一些耆那教石窟等。
 
     4 外夏离--vaishali
据说有猕猴挖掘,供养佛陀使用的拉马康浴池,伟说佛教说法的讲堂.就在这个池畔.在献过的水池之后,有一只猕猴取走佛陀的钵,扑到树上采集蜂蜜献给佛陀,佛陀接受了他的供养.
 
5.王舍城 -- rajgir
王舍城 (Rajagir)是释迦牟尼修行的地方.四周是岩山围绕的坚固盆地。从前是摩揭陀国的国都。城壁像中国的万里长城,外壁厚约5米,总长40公里,是印度现存最古老的石造城壁。
王舍城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耆那教圣地。它位于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地区,距巴特那102公里、佛陀迦雅65公里,分为旧城和新城两部分。旧城为苏瓦王所建,名瓦苏摩蒂。为摩揭陀国首都。城坐落于山间,有内外两部分。后焚于大火,城毁。未生怨王在离旧城约4公里处,五山之北建新城。因建有许多装饰华丽的宫殿,故意译为王舍城。新城全盛时有32个大门和64个望按。阿育王时迁都波吒厘城,将王舍城布施给婆罗门居住。5世纪中国法显来此,看见城已荒废。7世纪唐僧玄奘抵此,描绘城 "外郭已坏,无复遗堵。内城虽毁,基址犹峻,周二十余里,面有一门","城中无复凡民,唯婆罗门减千家耳"。
王舍城早期流行龙神和夜叉崇拜等泛神信仰,以后又流行佛教和耆那教信仰。佛陀在世时,曾长期在此居住。据说他未成佛前,第一次来城,受到频毗婆罗王礼待,愿将国土分一部分给他。成道后,在此传教说法,富有的商人为他施造了竹林精舍。佛陀圆寂后,信徒根据佛陀生前的业行,建立了众多的佛迹和寺塔。旧城北门外有佛与外道提婆达多斗法塔,东北是舍利佛证果塔,往北是外道胜窟皈佛塔,时缚迦大医为佛建的说法堂和塔。城东74米处是佛陀长住的灵鹫山,上有佛灭后第一次三藏结集的七叶窟、提婆达多欲谋害佛陀之石、佛人定处、弟于阿难人定处、舍利子人定处、如来七日说法堂等。城西是毗布罗山,佛陀生前在山上以温泉洗浴。卑钵罗石室为习定比丘修行处,以及比丘证果处等。城北郊是佛陀住所迦兰陀竹园、未生怨王建的佛舍利塔、阿难半身塔、阿难证果塔和迦兰陀池。新城西北有光明长者塔,城南门外为佛陀度子罗喉罗塔,城西南有3个小寺院,是接待各国来此礼佛者的住所。现此地大部分已经变成农田。近代考古学家曾来此发掘,找到了竹林精含、频毗婆罗牢、卑钵罗石室等佛教遗址,但佛教文物出土甚少。一些缅甸、日本等国僧人也在此建造了一些寺院。

竹林精舍(Kalandaka Venuvana)
古印度佛教著名寺院。汉语音译"迦兰陀竹园"。据《大唐西域记》卷九载,有一大长者迦兰陀,时称豪贵,以大竹园布诸外道。见到释迦牟尼佛后,深起信心,乃将外道逐出,在竹园中建立精舍,请佛居住。精舍在王舍城北门一里余,石头砌成,门向东开。佛陀在世时,经常在此居住,讲说了数部佛经,开化导凡拯俗。寂灭后,弟子在此塑造了与佛真身一样大小的佛像。精合东面有佛舍利塔。佛涅槃后,未生怨王分得舍利,持归后式遵崇建,而修供养。阿育王时,为舍利起塔,供养于内。附近还有迦兰陀池塘。至今,竹林仍然生长茂密。考古人员已经发掘出迦兰陀地毯。精舍遗址是一个小土丘,里面曾出上了少量的文物,但学者现还不能确认。另说竹林精舍是频毗给罗工为佛陀捐施地造的。

库尼耶·摩达塔(Manlyar Math Stupa)
印度古塔。位于王舍城附近山谷。原为一个小土堆,上有一个小佛龛。后来考古专家对此进行挖掘,发现土堆下是一座塔。塔中空无一物,外墙有泥塑雕像,有的是佛教像,还有一座五头蛇像,塑像周围堆有一些土罐。专家依据这些遗物,认定原为一座蛇庙。印度史诗《摩坷婆罗多》里曾谈到摩尼蛇是王舍城的保护神,城内有一座摩尼摩兰塔周围还有很多石台,是在不同时期修建的,可能是用祭神的供桌。现在塔用一个铁皮塔的棚子覆盖着。塔前有日本佛教徒供奉的香炉,炉上面书有汉文'灵山'二字,佛教徒的拳拳法情,于此可见一斑。
卑钵罗石窟(Pipphalaguha)
印度佛教遗址。位于王舍城附近的毗布罗山上。据说佛陀在世时,常在食后到石室修习排定。室后有一洞穴,名阿修罗宫(亦有说为宫前坑穴遗址),亦为比丘习禅之所,但经常出现怪异,时有龙蛇狮子形怖,扰乱人心,打乱了佛门净地。后有一比丘遵如来圣教,降鬼匿迹,使其重新如初。室周围有比丘证果塔等。据专家考证,石室原来可能是一个守望塔,后来被比丘用作修定之处。后面的阿修罗宫已不存。
五百温泉
印度佛教巡址。位于毗布罗山上。毗布罗山是王舍城周围五峰之一。据当地民间传说,山西南悬崖背阴处曾有五百眼温泉,水源来自雪山之南的无热恼池,从地下潜流而抵此。泉水清撤,温度适宜。泉口都用石雕像接引,如作狮子白象头。也有用石筒截水断流,泉口下而都砌有石造池塘,吸引了诸方人土,浴后有特殊的疗效。据说佛陀生前也在此沐浴。温泉左右曾有专院、佛塔等佛迹多所。7世纪时唐僧玄奘来此看到泉眼只有数十个,有的水热,有的水冷。另一唐朝使节王立策也来这里,记有'诸有僧寺多取饮之,以水沐发,终身常净'。王玄策也因以泉水洗头,头发5年仍然润净。现在这里仍有温泉寺一座,由印度教徒管理,但佛教徒也可以沐浴。
七叶窟(Saptparni Cave)
印度佛教遗址。位于索那山。索那山过去名萨多般那求河山,为王舍城著名的五峰之一。七叶窟为一座山洞,长36.57米,宽10.36米,高3.65利。因窟前长着七叶树,故名。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众弟子为了把佛祖的生前说法统一起来,于是500个弟子(有说1000个)坐在窟内结集,大迦叶坐上首,舍利佛位左,优波高等人复诵了佛教三藏,是为最早的佛经形成。佛教史上称第一次结集,它对以后佛教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窟仍然存在,有一条路直汕窗前。附近有阿地那特警那教寺院。近年来曾在窟前发现过一尊印度教的维施纽像,这是后人所作,非早期供奉的,反映了当地宗教衍变的历史。
  
灵鹫山(Gridhakata Hill,Vulture's Peak)
印度古代佛教圣地,距巴特那102公里、佛陀迦雅65公里。据佛经记载,此地为佛陀生前说法和结集佛藏之地。全山拔地而起,层峦叠嶂,正峰峰顶有一岩石矗立,形如鹫鸟之头。故名灵鹫山。释迦牟尼曾在此地驻留12年。中国晋僧法显和唐僧玄奘都来过此地。山顶建有寺院,频毗婆罗王时曾修了一条直达山顶的石阶。传说外道提婆达多曾从山顶抛石谋害佛陀,结果将佛足打伤。现此处仍有一座古平台遗址,为释迦佛讲经处。山中有很多石窟,为僧人的住所。佛陀曾为弟子舍利佛和目犍连出家前的师父提迦那迦出:说《波利迦珂经》的苏迦罗·迦罗窟也在这一带。由于历史的变迁,现有发掘的很多文物和寺窟还存在着不少争论,一些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灵鹫山的影响还传到国外。中国民间传说,杭州的飞来峰就是从灵鹫山而来的,并与灵鹫山结为姊妹峰。
 
6 菩提伽耶
菩提伽耶(Bodh Gaya)
释迦牟尼的诞生地兰比尼(Lumbini)、悟道之处菩提伽耶(Bodh Gaya)、第一次向五比丘讲说佛法的鹿野苑(Sarnath) 以及涅槃之地的库师那伽(Kushinagar)合称为四大圣地。 佛陀迦雅(Bodh Gaya)是四大圣地中最具重要意义的圣地,位于印度巴特那城南150千米处,由寺和塔组成。相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在此修行获得觉悟,故该地被佛教徒尊为朝拜圣地。
大菩提树,佛教在树下得到成佛.
摩哈菩提寺(mahabodhi temple) )摩哈菩提寺供奉了佛陀像.
金刚座(vajrasana)大菩提树下有红砂石板金刚座.
苏佳塔  菩提伽耶东边就是牧羊女苏佳塔 供养佛陀乳糜的地方.
 
   7鹿野苑 --初转法轮地  sarnath
鹿野苑 (Sarnath)
鹿野苑(Sarnath,Deer Park)系印度佛教遗址,古印度佛教四大圣地之一。位于北方都贝鲁勒斯地区,距瓦拉纳西城10公里,萨尔纳特1.6公里。释边牟尼即将成道时,辟子佛听说了,率先成佛,故此处名为仙人鹿野苑,亦名仙人论处、仙人住处等。释迹牟尼成佛后,在此为妻弟叔父伯勇等人演说佛法,讲解佛经,佛教徒称此为"初转法轮处",视为佛教传播地和教团建立处。
达枚克佛塔(Dhamek Stupa)
印度佛塔,位于鹿野苑内,为阿育王时代所建,4世纪左右芨多王朝时,又加以增修,系圆筒形二层建筑物。头顶由髻上又伸出根根发梢,"灵相无隐,神鉴有微"。这座塔的后面有阿育王时代所建的憎院遗迹。
牟拉甘陀库底寺(Mulagandhakuti Temple)
印度佛教寺院遗址,位于鹿野苑。因系当地最重要的寺院,故又称主寺(Main Shvine)。可能建于2-3世纪,原始建筑为石砌,后重修改为砖结构,仅寺墙就有3米厚,大门朝东。7世纪唐僧玄奘来此,看见"高二百余尺,上以黄金隐起,作庵没罗果。石为基阶,瓦作层龛,翁币四周,节级百数,皆有隐起黄金佛像"的寺庙,就是此寺。现寺早已毁塌,只有遗址尚存。有42平方米的祭坛,祭坛周围的2根柱子仍存,中间的佛龛已无佛像,但可以看出是供立佛的位置。有人认为这是当年佛陀曾经生活过的寺院,为鹿野苑主要建筑之一。

中华寺(Chinese Temple)
印度的中国佛教寺院,位于恒河岸边的鹿野苑内,东邻牟拉甘陀库底寺。1936年(另说1939年)为中华高僧北京法源寺方丈道阶法师正传弟子德玉老和尚于一九三九年创立。这里独特的寺院环境幽雅,为朝圣者、闭关者提供了便利。寺院建筑基本上采用了中国式建筑风格,里面的陈设也大部分为中国佛教风格,共有20余间房屋。大殿内供有一尊从缅甸请来的玉佛,四壁绘有壁画。这里有从中国青海塔尔寺来印度修行40多年的高僧。来自中国的香客可以与中华寺院的师父一起共同探讨佛法。
  
8.尚卡西亚 sankasya
现在的地名是sankisa,佛陀因为母亲摩耶夫人在他出生7天后过世,所以佛教前往三十三天--忉利天母亲讲述佛法.(大白伞盖陀罗尼经),最胜佛顶陀罗尼经,等经典,就是在这里说的.
“佛涅磐后,有诚心参拜四圣地者,可以得到五无间罪的解脱”
释伽牟尼的诞生地:蓝毗尼
悟道之地:菩提伽耶
初转法轮之地:鹿野苑
涅磐之地:拘尸那迦


 本文来源:印度旅游-印度佛教频道
本文地址:http://www.yindulianhua.com/india-buddhist/india-buddhist-travel/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