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印度佛教旅游 > 印度佛教知识 > 释迦牟尼生平略说

释迦牟尼生平略说

佛教的启教者是释迦牟尼(Sākyamuni),意为"释迦族的圣人",又被后世尊称为 佛陀(Buddha),意指"已经觉悟的人"、世尊等;汉地尊称他为佛祖,即"佛教祖师"。被世人尊为神明。。佛陀原名为悉达多(梵文:Siddhartha),意思是吉财、吉祥、一切功德成就,又被称为悉达多·瞿昙。传统上认为瞿昙或乔达摩(Gautama)是释迦牟尼的氏族名称,即释迦族祖先的姓氏,但这应不是他的氏族姓氏,悉达多是真正的名字。
(1) 出生与家族
悉达多为古印度释迦族人,出生于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父亲为净饭王,自称是仙人的后裔,为印度刹帝力(武士)阶级,母亲为摩耶夫人,在出生七日后母亲即过世,由姨母瞿昙弥 (后出家为大爱道,音译摩诃波阇波提)抚养成人。他从八岁开始,向毘奢婆蜜多罗学习文化,向羼提提婆学习武艺,从小过着优渥舒适的生活。先后娶了三个妃子为妻,第一是善觉王之女,即他的表妹耶输陀罗妃,第二是摩奴陀罗妃,第三是瞿多弥妃,当中以耶输陀罗为正妃,并与她生有一子罗睺罗。
(2) 大出离
29岁(一说19岁)时的悉达多,多次出游,看到人间各种不同的痛苦,而且无论是谁,无论贫富,都无法摆脱生老病死的最终命运。释迦牟尼始终坚信,世界上应该存在一种永恒的东西,不会因为任何瞬间的痛苦或者死亡而消失。29岁,放弃太子身份和王宫的安逸生活,离家寻道,经过6年的艰苦修行,仍无法找到解脱之道,放弃苦行。
(3) 觅道及苦行
当时印度流传的信仰与学说,主要是雅利安人的婆罗门教,以及印度本土的奥义书思想、沙门文化。婆罗门教为一神信仰,主张一切为梵神的生化,唯有神才能救赎,但救赎的对象只限于雅利安血统,并不包括印度本地土著,是一种狭隘的种族宗教。奥义书思潮下的苦行沙门,并不相信吠陀、梵书中记载的神祗及升天信仰,而认为过去所做所为(称为业),会决定今世的好坏,这是一种宿业决定,并且主张任何生命都有永恒不变的神我,会依据宿业而轮回转世。苦行沙门的修行重于流浪、独居,以苦行来消除宿业,远离男女、守持梵行,以守戒、冥想来进入禅定,并观想神我与宇宙(大梵)合而为一,达到梵我一如的永恒境界,此即苦行沙门追寻的解脱。悉达多最先以苦行沙门作为学习对象,为了习得精深的禅定,先向王舍城附近的阿罗逻迦蓝(意为自生)沙门学习无所有处定,再向优陀罗罗摩子(意为雄杰)沙门学习“非想非非想处”,这两位是当时正统婆罗门教以外享有盛名的修定主义者。悉达多不仅认真的修习禅定,传说甚至一天只食一颗麻麦,努力的寻求梵性独存、永恒的解脱境界。
(4) 中道及正觉
35岁时,悉达多在苦行的修习中,已经历了六年,发现苦行无法达到真正的解脱, 开始对苦行产生怀疑。当时因为听到路过之调琴师的调琴要诀,谓“琴弦太松音不成调,琴弦太紧音不优美,不紧、不松则音声优美”。悉达多于此有所领悟,即舍弃无益的苦行,改以不放逸安乐、不无益自苦的中道作为修行的准则,并且不再坚守神我的信仰,另外采取探寻老病死苦如何生起的方法,因而开启了通向正觉的大门。悉达多在毕钵罗树(后称菩提树)下,经四十九日的禅定与观察, 四十九日后,于十二月八日破晓时分,豁然大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世人尊称为“佛陀”(意为觉者),佛号“释迦牟尼”,
(5) 转法轮
佛陀正觉、离贪、解脱证菩提之后,因为年纪尚轻,不易得到一般大众的信任,所以到鹿野苑,先为未正觉时的五位跟随者宣说四圣谛,此称之为初转法轮。紧接着又度化了富家子耶舍,以及其亲朋好友等共五十四位比丘,而成为六十位比丘的僧团。 往后在六年间,陆续度化了著名的有舍利弗、摩诃目犍连、大迦叶。佛陀住世说法共四十五年,为了宣扬正觉、解脱的教法,走遍了恒河两岸。
(6) 入灭
佛陀80岁时,在毗舍离城患重病,当年雨季过后,偕弟子向西北行,打算为一生行化过的地方,做最后的开示及寻礼。佛陀在路途中,食用了铜匠纯陀(Cunda)供养的“栴檀树菌茸”(Sukara-maddava)之后,似乎是因为食物不洁或中毒,忽然得了严重的血痢(可能是现代的赤痢 dysentery),腹泻剧痛几乎濒临于死,但 佛陀摄持于心,忍受无有怨言。此后,佛陀勉强走到拘尸那罗附近的树林,已无法再支撑,阿难在两棵娑罗树之间铺下卧具,佛陀头部朝北躺下,向右侧偃卧,告知弟子们即将入涅盘。
      根据南传铜鍱部觉音论师著作之《善见律毗婆沙》『序品』的说法, 佛陀是在二月十五日平旦(凌晨)时,在拘尸那罗附近的娑罗双树间入灭。火化后的舍利(遗骨), 由释迦族相近血缘的东方八个氏族带回建塔供养。据『长阿含游行经』的记载,这八个氏族各为末罗族的波婆国、 跋离族的遮罗颇国、拘利族的罗摩伽国、婆罗门族的毘留提国、释种族的迦毘罗卫、离车族的毘舍离国、阿阇世王族的摩竭陀国、末罗族的拘尸那罗国。除了由八族兴建的舍利塔以外,再加上主持分舍利的香姓婆罗门建于战主国的瓶塔(供奉分佛舍利的瓶),以及毕钵罗 Pipphalavana 聚落的末利 Moliya 族人,建了供奉火化残余碳灰的炭塔,总共有十塔。